在招标项目中,合同审核是招标人与招标代理机构把控风险、保障权益的核心环节。本文系统梳理合同审核的关键要点,助力各方高效、精准地完成审核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一、招标文件编制阶段:合同模板审核
1.形式审查
◆范本选择须与项目类型匹配,如混合采购(软件+硬件)应使用综合范本。
◆结构完整性涵盖合同正文、附件及引用的非公开文件。
◆格式规范包括排版美观、条款编号有序、术语统一(如全程使用“甲方/乙方”)。
◆术语准确区分,如“质保期”与“保修期”、“工程结算”与“工程决算”、“订金”与“定金”,避免法律混淆。
2.内容审查
◆实质性条款(标的、价格、质量、履行期限、违约责任、争议解决)须完备清晰。
◆合同内容需与招标文件其他部分(如报价表、投标人须知)保持一致,避免条款冲突。
◆引用法规须现行有效(如《民法典》替代《合同法》),技术标准及时更新。
◆付款节点、发票要求、保证金收退等需符合财务规定,特殊条款(保密、知识产权)不可遗漏。
◆杜绝“霸王条款”或规避招标的违规内容,确保合法合规。
二、中标后正式合同签订阶段
1.一致性审查
◆合同信息(当事人名称、账号、联系人等)须准确无误,且必须与中标人直接签约。
◆附件齐全(报价清单、技术规范、投标承诺等),中标人信息需补充完整。
◆招标过程中的澄清、修改内容须更新至合同,投标文件中的承诺条款应全部纳入。
2.标的与价格审查
◆标的物型号、参数须符合招标要求。
◆合同价格与中标价一致,大小写、税率、分期付款金额需准确无误,避免税务风险。
3.签字盖章合规性
◆签字人须为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附委托书),签名清晰、盖章规范。
◆多页合同应加盖骑缝章,签署日期明确,且需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后30日内完成签约。
合同审核是招标项目风险控制的关键。通过系统化的形式、内容、一致性及合规性审查,可有效规避漏洞与法律风险,保障项目高效执行与各方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