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 PPP 咨询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相应催生 PPP 咨询业出现爆发式发展。然而,在“后PPP”项目咨询时代,为什么处处可见假PPP项目?因为很多人带着传统模式的思维做PPP项目。一方面是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信息公开后,有人以为只要模版化编写“一方案两报告”就是在做PPP项目;另一方面,显现出由于PPP项目的复杂性及市场一些潜规则,咨询企业在项目前期阶段可能会遭遇来自委托方和社会资本方的压力,进而可能影响咨询工作的独立性。一、传统DBB模式思维是造成PPP项目碎片化的主要因素
在传统DBB模式下,项目组织方与实施方人会对项目全过程进行割裂,在项目决策阶段与立项阶段很少考虑项目投产后的收益情况,而是较关注本阶段的实施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各个阶段互相脱节,容易产生矛盾。传统DBB模式有以下弊端:
(1)项目组织方过分干预项目实施方管理措施
项目组织方在项目管理过程会阶段性的检验项目实施方实施成果,这种检验模式基于项目组织方自身的经验以及相关专家的理论背景。由于组织方缺乏专业的项目管理知识与经验,很难做到对项目专业、高效的管理。
(2)传统DBB模式很难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成果统一和集中管理
传统项目管理中项目组织方与项目实施方由于投入精力与角色的不同,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项目组织方缺乏足够的项目阶段信息,往往在实际监督过程中,缺乏对各个阶段的成果统一认识,不能集中管理。目前,国内PPP项目大部分都处在设计完成后进行采购社会资本或施工单位(两标并一标),而恰恰是DBB模式下的两次割裂(设计招标、施工招标),造成了委托方需求信息两度缺失,最终导致建筑完工后无法满足委托方需求。
(3)PPP市场乱象丛生大大降低委托方对咨询企业的信任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方面由于PPP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和差异性,PPP 咨询方案难以设定标准化的服务要求。因此,也难以统一衡量PPP咨询服务质量,咨询服务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导致委托方对咨询企业服务质量信心大减。
二、PPP咨询服务是有知识特征的智力支持服务
根据《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文 名词解释,全生命周期(Whole Life Cycle),是指项目从设计、融资、建造、运营、维护至终止移交的完整周期。
根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咨询机构库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咨询服务是指与PPP项目相关的智力支持服务,包括但不限于PPP项目的实施方案编制、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运营中期评估和绩效评价以及相关法律、投融资、财务、采购代理、资产评估服务等。
因此,PPP全生命周期咨询服务是指项目从设计、融资、建造、运营、维护至终止移交的完整周期相关的智力支持服务。具体来说PPP咨询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PPP咨询服务重视知识的积累
PPP咨询行业本身就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其最终产出物为“咨询报告”以及相关的服务。最终给出的“咨询成果文件”是PPP咨询企业长时间知识积累的产物。PPP咨询企业需要对知识进行不断的积累,既包括知识的实际积累,同时也包括相关人才的积累以及企业实际运营经验的积累。
(2)PPP咨询服务隐性知识所占比重大
隐性知识主要指存在于人的大脑中未经编码的知识,主要指经验性知识、如个人的直觉、诀穷等。有统计数据表明,企业中显性知识仅占10%,而隐性知识所占比例为90%,而对于PPP咨询行业,隐性知识又比较重要。
(3)PPP咨询服务全过程的本身是一个知识集成的复杂过程
从PPP咨询服务自身来看,整个咨询服务过程是一个知识集成的过程,一个PPP咨询服务的完成,需要集成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包括咨询服务提供方和服务接受方的知识、外部专家的知识等等。一个PPP咨询服务各阶段任务的完整都是通过知识的不断集成来实现的。
三、咨询企业以项目管理核心的三大突围路径
(1)从被动服务思维转变到项目管理思维有利提高项目价值
不少 PPP项目的实施效果与项目单位的期望形成较大落差,这有 PPP 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原因,更主要则是PPP咨询企业自身定位不清。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PPP咨询企业未能定位为项目管理角度,被动接受委托方诉求,使项目实施效果无法达到项目预期效果;另一方面中国委托方往往不是建筑使用者,建筑规划前期没有最终使用者介入,会造成运维成本以及功能变更的增加。
因此,咨询企业和最终使用者都应决策阶段参与项目,充分利用项目管理思维开展可施工性分析和可运营性研究,使PPP项目的集成效益充分发挥。
(2)从分段咨询转变到模块化咨询有利开展差异化咨询服务
大部分PPP咨询企业把PPP全生命周期咨询切割成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移交等阶段进行咨询服务,导致PPP项目无法得到有效增益且增加项目管理成本。
因此,对PPP咨询服务进行基于委托方需求的功能模块化能够促进PPP咨询服务提质增效、降低成本。
PPP咨询服务的模块化即是围绕委托方需求,并对能够满足需求的一系列业务进行流程分析,将能够通过业务集合而产生成果或功能的一系列业务组成一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既能独立表达具体功能亦可通过功能模块之间的配合以生成满足委托方需求的最终成果。
(3)从乱象丛生转变到质量考核有利提高委托方的服务信心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咨询机构库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明确指出,政府方与咨询机构可在咨询服务合同中明确咨询服务绩效考核要求,加强咨询服务质量管理。在考核指标设计中,应突出以下几方面绩效考核要点:合同履行的完整性、实施方案的合规性、数据测算的可靠性、风险分配的有效性、PPP 模式的科学性以及项目合作的全面性。
因此,咨询企业主动向委托方提出对PPP咨询服务质量进行后期绩效考核。咨询企业可以一方面结合自身实力和比较优势,理性参与各类PPP项目咨询;另一方面加强与项目实施机构的有效沟通,在帮助委托方解决投融资缺口的同时,充分实现规范 PPP 模式的各项政策目标,提高委托方对咨询企业的服务信心。
总结
基于PPP项目实施时间长、相关利益者多、项目结构复杂等特点,当割裂PPP项目全生命周期时,容易造成信息缺失和咨询质量下降。因此,咨询企业对PPP咨询服务的梳理和认识极为必要。一方面能更严谨专业地指导项目整个流程的运作实施,提高咨询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能维护市场公平正义,为委托方挑选出最优的社会资本。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