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13年开始正式接触BIM的,我的观察和体会是,从2012年住建部发文之后一直到2014年上半年,政府和学界一直都是在推动BIM的科普,让大家知道BIM的好处,鼓励大家去使用。
这段时间国内的重点是BIM概念的科普,大家的状态是对此感兴趣并且一些企业会开始尝试,BIM的第三方咨询公司在这个时候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而设计方、施工企业等自己使用BIM的其实还不多。而这个阶段大家对BIM的概念尚处于模糊认识阶段,虽然我去参加研讨会议时时候诸位老师都有讲Big BIM的概念,但是国内的BIM的认识更多还是把BIM等同于Revit等软件,或者就把BIM当做VDC(virtu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虚拟设计与施工),这真的是一种尴尬的局面,因为错误的认识会把后面的人带入错误的边境。
那时候张建平教授、马智亮教授、谢尚贤教授、王广斌教授、李恒教授、何关培先生等,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感谢他们曾经的讲学和报告。
3、 制度建设阶段
在介绍这个阶段之前我们先回顾下住建部和国家级的BIM文件。
虽然2011年5月20日住建部就已经发布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但其实一直到2013年8月29日住建部才发布第二波重要的文件,即《关于征求关于推荐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2014年7月1日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更加明确要推动BIM发展与应用。
最后就是2015年6月16日《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
从上文回顾看得出,其实国内的规章制度准备是2011年就开始了,但我个人认为,国内的BIM发展真正进入制度建设阶段,是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因为之前都是准备科普阶段,而2014年下半年以后才算是真正有了可以参考的标准规范。
这个阶段现在仍在进行当中,估计会持续5-8年,有可能这个时间还不止!
这个阶段正在经历以下过程:“要求项目使用BIM”,“确定BIM模型深度及参考价格”,“BIM数据的保护”,“BIM的合同范本及要求”,“BIM职业认证的发展”,“BIM对招投标制度的影响”,“BIM对企业利润分配的参考意见”等。
而其实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国内的BIM开始过热,热了过后,很多又趋于冷静思考。
4、 教育、科研及企业应用发展阶段
这点我觉得有必要单独拉出来作为一个阶段来说,因为BIM的发展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现在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土木类学生是不足以应付BIM的开发和深度应用,但是反过来想,从新一届的学生开始抓起,那么将会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将BIM的发展提高好几个Level。
教育层面,我认为标志应该是从2015年马智亮老师的《高校BIM教学的方案编制》开始,华科那个是针对工程硕士的,而且大多是在职,所以不具有参考价值。
科研倒是很早,但全面开花大家都去做科研我认为应该还是要算到2014年年底,不过科研局限性也很大。
而至于企业应用发展阶段,2014-2018年出现大量同质化企业,其BIM核心业务是管线碰撞及优化+4D模拟+成本造价分析,BIM建模成本也持续再下降,甚至会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现在以致将来我们还会正处于这个时候。
2017-2018年有些企业将重心转到开发(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了,但是我感觉他们都不太清楚开发往哪个方向走……),这个时间段关于BIM轻量化平台、BIM设计协同平台、BIM施工平台成井喷状态,有些企业并开始注重项目个性化与服务定制化。
再往后一点(2019年以后),将会有大量BIM咨询公司要么转型,要么死掉,要么合并,现在大家是看到这个好一窝蜂而上,但实际情况是没多少公司很懂,大家都是吹牛忽悠的多,好多连模型都建不好更别说开发了,更何况项目在减少大环境也不如以前好。时间会检验出谁是金子谁是沙子。而那时候,一个成功的BIM公司将会更侧重于四个方面:“个性化开发”+“全方位应用”+“细分市场”+“多软件协调”。
5、 概念深化阶段
BIM的本质应该是“建设领域信息化”。而国内现在的BIM认知发展是从“BIM=Revit”到“BIM=VDC”,现在总体来说仍然处在VDC的认知阶段,而且我们的BIM还没有深入到设计阶段。
其实BIM本质应该是将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用在建设领域的方方面面,现在CIM、机器人什么的,他依旧没有脱离这个本质。
而我们之所以还处在VDC这个阶段,主要原因是有三个。
一是国内科普做的还不够好。现在国内有几个组织会翻译国外的情况给国内进行科普?尤其是先进技术应用类的。而相关的书籍翻译也不够好,如revit API开发的相关书籍和方法。这些是会阻碍大家的认知的。
二是国内的建筑从业人员编程水平太差。现在跟编程有关的专业都做IT去了,而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本身的编程基础又不够好甚至是0,这样肯定会阻碍BIM的发展的。
三是国内建筑市场不规范。
但是这三个原因我认为会在5年-10年内扭转过来,这得益于市场行情的变化和教育的改进。但不管怎么扭转,我认为都会逐步往“建设信息化”这个方向靠拢。
6、 技术深化阶段
这个阶段,现在很多都在说建筑业转型:BIM 互联网+建筑工业化。
大方向肯定是没错,但是BIM不是“互联网+”的概念;不过从另一个方面如果只靠工程业界助推BIM又是不够的,需要“互联网”跨界分享这块“大蛋糕”,促进工程业界快速转型。
最后从技术层面来说,BIM,更准确的说是“建设信息化”,按发展顺序将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虚拟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大家使用BIM软件来帮助设计与施工。这个阶段重点是在设计,同时用于施工和运维(FM、3D点云扫描技术等等)。
2、物联网的应用。这点从楼宇自动化和RFID开始,以后将会有更多硬件设备可以辅助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这个阶段就重点是辅助施工和建筑运维。
3、云平台和大数据的应用。这点是侧重于运维FM,对云平台和计算机的要求会很高。
4、工程自动化阶段。这点先从机器人和可编程的塔吊开始,目标是无人化工地,主要建筑形式将会是3D打印(欧盟已经开始在行动了,你看看他们的月球基地)或者编好程式的塔吊自动拼接预制构件(这点北美现在做的也比较多),当然现在也有用机器人无人机进行建筑扫描维护了。
5、建筑即机器人阶段。这个可能有点超前。
我们现在很对企业还处在第1阶段,或者有些还没开始,少数企业处在第2、2阶段,但是我们要坚信:以后我们会设计出一种智慧化、可编程可操作的构件,建设时自行组装成建筑,维护时自动离开更换一个新的上去,拆除时自动解散直接回收利用。
当然只是构想,之后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应用到前一个阶段的成果和方法,所以他们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