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EPC工程总承包"过程结算"与"竣工结算"之间的争议?
引言:
在当下的工程建设领域,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凭借其集成化、高效化优势愈发普及。它串联起设计、采购、施工各环节,让项目得以一气呵成,却也暗藏结算难题,过程结算与竣工结算之间的争议频发,成了行业的“老大难”。
过程结算聚焦项目实施中的阶段性成果,竣工结算则是项目完结的最终“清算”。二者本应环环相扣、清晰明了,现实里却常因合同条款模糊、计量计价规则分歧、变更签证处理不当等陷入扯皮。施工方觉得款项少算了,发包方质疑费用超支,一来二去,工程尾款悬而未决,双方关系剑拔弩张,项目效益大打折扣。
接下来,本文将深挖争议“病灶”,探寻实操层面的化解良策,旨在为 EPC 项目参与各方铺就一条结算顺畅、合作共赢的道路。
一、EPC 工程结算争议的核心表现
1、合同条款争议
(1)支付节点与条件设定模糊是首要“雷区”。
在合同文本中,“工程进度达到一定阶段”“阶段性验收合格”这类表述看似明确,实则各方解读千差万别。施工方认为主体结构完工即算达标,发包方却坚称附属设施完备才算合格,付款前提的分歧让过程结算陷入僵局。
(2)计价方式不明则是争议的“重灾区”
固定总价合同下,遭遇重大设计变更时,增减项的计价调整规则缺失,双方为价格调整幅度争得面红耳赤;单价合同中,单价包含的工作内容界定不清,额外计费项目频繁滋生争议。
2、工程量与价款核算争议
(1)过程结算与竣工结算采用的计量规则不一致,是引发矛盾的常见因素。过程中按图纸估算工程量,竣工时却严苛依据实地测量,两者误差让施工方叫苦不迭,隐蔽工程更是重灾区,施工前后计量差异大,数据难核实;
(2)材料价格波动时,调整机制争议凸显。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合同若未约定合理的价差分担方式,发包方不愿承担涨价成本,施工方难以承受亏损,结算矛盾一触即发。
3、变更与签证处理争议
(1)变更审批流程繁琐、耗时久,堪称过程结算的“拦路虎”。设计变更层层上报、多部门辗转审批,数月未有定论,施工方垫资压力剧增,过程款支付遥遥无期;
(2)签证内容不规范,形式五花八门,签字手续缺漏,效力大打折扣。现场临时变更未及时书面记录,事后补签困难重重,相关费用难以认定。
二、争议频发成因深度剖析
1、合同管理层面
前期招标环节过于仓促,为抢工期、占市场,发包方草草拟定合同,多套用通用模板,未结合项目独特性细化关键条款。施工过程中漏洞百出,矛盾不断滋生;合同履约跟踪形同虚设,缺乏专业团队全程监管。变更事项未及时书面确认、违约行为未依规处置,小问题日积月累,终成结算大难题。
2、沟通协调障碍
EPC 总承包商、业主、监理等项目主体信息严重不对称,沟通渠道单一且不畅。各方各自为政,数据共享滞后,误解误判频发;跨部门协作困难重重,设计、采购、施工部门联动机制失灵。设计变更未同步采购需求,施工衔接脱节,成本失控,结算争议纷至沓来。
3、法规与行业标准适配问题
现行法律法规对 EPC 工程结算细则规范不足,存在诸多法律空白。新兴技术应用、复杂合同关系处理缺乏权威指引,争议解决无章可循;行业标准更新缓慢,跟不上建筑科技发展步伐。新技术、新工艺涌现,却无对应结算参照标准,各方凭主观臆断,纠纷在所难免。
三、避免结算争议的有效策略
1、优化合同体系
拟定精准、细化合同条款,明确各阶段结算流程,从申报到审核、支付,规定严格时限;细化计价依据,固定价格调整公式,减少主观裁量空间;设立合同解释与争议解决专项条款,约定优先采用友好协商方式,协商无果再依规仲裁或诉讼,降低维权成本。
2、完善计量与计价管理
统一过程与竣工结算计量规则,借助 BIM(建筑信息模型)等前沿技术,全过程可视化管理,提升工程量计量精准度;构建动态材料价格调整机制,定期采集、发布权威指导价,依市场波动适时调整结算价格。
3、规范变更与签证流程
简化变更审批流程,设立一站式审批窗口,限时办结,全程线上操作,数据留痕确保可追溯;
开展签证业务培训,规范文件格式、填写要求与操作流程,提升现场人员业务素养。
4、建立沟通机制,引入第三方调解
建立定期的结算沟通会议制度,在过程结算和竣工结算阶段,双方定期(如每周或每两周一次)就结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协商。同时,明确双方的结算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确保信息沟通顺畅。如果双方在结算过程中出现较大争议,可考虑引入第三方调解机构,如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等进行调解。这些第三方机构具有专业的知识和公正的立场,能够为双方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5、全过程监督与风险预警机制
引入第三方造价咨询、审计单位,定期核查结算资料真实性与合规性。凭借专业视角,揪出潜在问题,及时纠正偏差;搭建数字化项目管理平台,实时监控进度、成本,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预设争议风险点预警,将纠纷扼杀在萌芽状态。
结语:
在 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蓬勃发展的当下,过程结算与竣工结算的妥善处理,关乎项目成败、各方权益,是维系行业健康运转的关键所在。
要避免二者间的争议,需秉持全程的专业、严谨与协作精神。各方应吃透合同条款,精准界定权责范围,让结算规则清晰透明;施工全程做好资料留存,数据精准、记录详实,为结算夯实证据基础;沟通机制要灵活高效,遇到分歧坦诚协商,快速化解矛盾。
这不仅是项目管理的诉求,更是行业迈向成熟规范的必由之路。望业主、总承包商、分包商及所有参建方携手共进,将争议化解于萌芽。用专业赋能结算流程,以诚信筑牢合作根基,促 EPC 模式在我国基建与各产业领域稳健发展,源源不断释放工程价值,铸就更多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优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