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合普项目管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551-64269116工作时间:8:00-18:00在线咨询
 

招标代理

最新资讯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合普项目管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延安路1666号(皖都徽韵对面)


电话:0551-64269116   

 

传真:0551-64269116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招标代理 >> 学习与指导

招投标新规落地:这些行为将被明令禁止!
2025-03-21 浏览次数:3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2025年2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于4月20日正式施行。

《实施办法》共48条,在《条例》框架下,细化完善了公平竞争审查总体要求、部门职责、审查标准、审查机制、审查程序以及监督保障措施等。其中也有部分涉及政府采购与招标投标的条款,具体内容如下:


第十四条


起草涉及经营者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不得含有下列排斥、限制、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经营或者设立分支机构的内容:

(三)将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作为参与本地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开展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


第十五条


起草涉及经营者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不得含有下列排斥、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的内容:

(一)禁止外地经营者参与本地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活动;

(二)直接或者变相要求优先采购在本地登记注册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

(三)将经营者取得业绩和奖项荣誉的区域、缴纳税收社保的区域、投标(响应)产品的产地、注册地址、与本地经营者组成联合体等作为投标(响应)条件、加分条件、中标(成交、入围)条件或者评标条款;

(四)将经营者在本地区业绩、成立年限、所获得的奖项荣誉、在本地缴纳税收社保等用于评价企业信用等级,或者根据商品、要素产地等因素设置差异化信用得分,影响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政府采购、招标投标;

(五)根据经营者投标(响应)产品的产地设置差异性评审标准;

(六)设置不合理的公示时间、响应时间、要求现场报名或者现场购买采购文件、招标文件等,影响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政府采购、招标投标;

(七)其他排斥、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的内容。


条款解读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执行《招标投标法》及配套法规规章,大力清理招标投标领域各类交易壁垒和不合理限制,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持续优化。国务院、财政部等各中央部门也高度重视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的优化,在先后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的通知》(国市监竞协发〔2023〕53号)、《关于开展2023年政府采购领域“四类”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发改体改〔2024〕1742号)等规则条例中均有涉及关于促进招标采购市场公平竞争的内容。2024年5月1日,《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正式施行。与上述规则条例中较为笼统的描述不同,此规则聚焦经营主体反映集中的共性问题并将其进行细分,进一步完善了招标投标公平竞争审查实施机制,规范招标投标政策制定活动。

然而一些招标投标政策措施中仍隐含地方保护或所有制歧视的内容,影响了经营主体公平参与招标投标。基于此,《实施办法》对原有相关条例进行总结和细化,丰富了对于“排斥、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的审查内容。与《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相比,新增了一处内容,且在条款描述上也有所不同。

在内容上新增一条“设置不合理的公示时间、响应时间、要求现场报名或者现场购买采购文件、招标文件等,影响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招标采购活动中,部分招标(采购)人会通过设置较短的响应时间或要求投标人现场报名购标等举措来“卡外地经营者”。与之前常用的“卡资格”“卡标准”不同,这些行为通过“卡时间”“卡成本”,以一种不易察觉和界定的方式影响着外地经营者参与本地招标采购活动。《实施办法》针对此现象新增本条内容,更好地保护了各地经营者平等参加招标采购活动的权利。

在描述上使用“变相强制”“变相要求”“变相限制”等,表明除了条款中写明的、直接可界定的内容外,其他可能涉及或可能导致排斥、限制外地经营者的内容也不可设置在相关政策措施中。这些描述能够涵盖隐性或间接的不公平行为,并向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传递明确的信号,即任何形式的不公平行为都将受到规制,同时能够有效约束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措施时的自由裁量权,防止其通过变相手段规避法规的监管。


结  语


综上所述,条款的核心目的是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确保所有经营者(无论本地还是外地)在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活动中享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必须避免任何可能对外地经营者造成不公平待遇的措施,确保市场的开放性和公平性。

对于招投标领域的从业者来说,这意味着未来在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活动时,外地企业将享有更多的平等机会,政策为其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通过打破地域壁垒,政策不仅有助于提升市场效率,还能推动技术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