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工程咨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里面明确对弄虚作假、低价恶性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按规定予以处理。同时,将动态发布工程咨询服务成本信息,优化计价模式,引导合理收费,防范无序竞争。
说实话,刚看到标题时,我心里没啥波澜。“高质量发展”这词儿,听得耳朵都快起茧了。
可当我仔细读完,特别是看到那句对“低价恶性竞争” 等行为要“按规定予以处理”时,心里咯噔一下:这一次,国家好像要动真格,来管管咱们这个行业“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乱象了。
一、我们都被“低价”这玩意儿坑惨了
干咨询的,谁没经历过这种场面?
一个项目招标,比的不是谁方案好、谁技术强,而是比谁的价格数字更吓人。你报10万,他就敢报5万;你咬牙报4万,他反手就是一个两万八。
这哪是投标?这分明是跳楼大赛。
结果呢?中标的那家,要么在后期拼命搞变更、增费用,把项目做得稀烂;要么为了不亏本,只能偷工减料,用毕业三个月的新手当项目经理,套模板交差。
最后,甲方觉得咨询报告是张废纸,没得到应有的价值。而我们这些还在坚持质量的公司,反而被嘲笑“不懂变通”。
“劣币驱逐良币”,这句话在工程咨询行业,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国家的“手”,想把我们扶回正轨
国家发改委这份《意见》,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还在装睡的人。它明确地告诉我们,也告诉市场:工程咨询,卖的是知识、是技术、是专业判断,它不是白菜,不能这么贱卖!
“低价恶性竞争”被明确定性为需要处理的违法违规行为。这几个字,重若千钧。
这意味着,以后那种毫无底线的价格战,可能不再是“行业潜规则”,而是撞在枪口上的“出头鸟”。
这不仅仅是在保护我们这些服务机构,更是在保护整个市场的健康,保护投资项目的质量底线。
说到底,一份不负责任的咨询报告,可能会让几个亿的投资打水漂,这个责任,谁都负不起。
三、光靠政策还不够,我们自己得醒过来
政策是外因,是助推器。但行业真想好起来,关键还得靠我们自己。
如果还是抱着“先把项目低价抢过来再说”的老思路,那再好的政策也救不了。
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从业者,每一个公司老板,都彻底“觉醒”一次。
对公司来说:别再把“价格”当唯一的武器。你的专业团队、成功案例、对政策的准确解读、对行业深刻的理解,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要去拼谁更能为客户创造价值,而不是拼谁更能赔钱赚吆喝。
对个人来说:提升自己的真本事。当行业回归价值竞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会第一个被淘汰。你能解决多复杂的问题,你才配拿多高的薪水。
对我们所有人:要敢于对“低价”说不。下次再遇到那种明显不合理的超低价项目,要有点底气了。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根据国家要求,这种扰乱市场秩序的价格,我们做不了。”
四、结语:行业的春天,或许真的要回来了
这份《意见》,像一声春雷。
它告诉我们,那个比烂、比谁更便宜的时代,该结束了。那个让工程师熬夜赶工出来的心血,还不如一顿饭值钱的怪象,该翻篇了。
这条路走起来肯定不容易,会有反复,有博弈。但这至少是一个无比清晰的信号:
国家希望这个行业变好,也希望咱们这些从业者,能活得有尊严、有盼头。
也许,属于工程咨询行业真正的、有价值的春天,这次,真的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