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历时3个多月,今天终于得以正式发布,只是文件名中多了个“暂行”两个字——《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至此,终于在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都让代理机构有了一个小小的“门槛”,虽然这“门槛”有点低。
关于公开征求意见稿的解读,我之前在《该管管招标代理机构了——聊聊<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已经聊过了。这次正式文件发布后,我对比了一下两稿之间的区别。可以说,区别不大。一些文字的调整就不提了,内容的调整主要有:
(1)第三条代理机构的业务范围删掉了“编制标底,审查投标人资格”。估计是考虑到标底编制属于造价单位的业务范围,而审查投标人资格与现行的由评标委员会审查投标人资格的规定不符,删掉属于正常。
(2)第七条增加了“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为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开通信息接口”。这是为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代理机构进行监管提供信息支撑,在资质取消后,行业主管部门对代理机构的监管终有有一个抓手了,这也代表着代理机构将越来越规范。
(3)第八条代理机构登记的信息要求中,增加了“证明从业人员招标专业能力的相关信息”。其实,现在很多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都要求代理机构要参加标办组织的考试,合格才允许上岗。所以增加的这一条,无非是让这一行为有了合法的依据。另外,由中国招投标协会颁发的招采人员能力认证证书,很有可能也会成为“证明从业人员招标专业能力”的证书之一。
(4)第十条 代理机构应具备的条件增加了“代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事勘察、设计、造价、施工、监理等业务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这似乎是一句废话,任何单位从事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业务时,都必须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代理机构当然也不能例外。但是这句话似乎隐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代理机构也可以从事勘察、设计、造价、施工、监理等业务,而不是只抱着单一的代理业务。
(5)第十六条受托义务中,增加了“招标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行政规范性文件要求提出委托事宜的,代理机构有权拒绝”。这句话让代理机构看了好暖心,终于有给自己撑腰的了!当然了,最终还要看代理机构自己的选择,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还得从自身做起。
(6)删除了二十一条。二十一条原本是关于资料保存的规定“招标人委托代理机构保存招标资料的,代理机构应当妥善保存招标资料,不得伪造、变造、隐匿或者销毁。招标资料的保存期限为自招标活动结束之日起至少十五年”。这个删掉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招标资料所有权属于招标人,如果招标人需要代理机构替他们保存,直接在合同里约定就好了,不需要在管理办法里面明确。至于资料的保存期限,也不适合在这个代理机构管理办法里面提。
(7)增加了第二十五条 “国家健全开放协同的招标投标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监管网络,加强对代理机构的智慧监管”。关于智慧监管,《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规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主体行为的若干意见》(发改法规〔2022〕1117号)中就提到,“不断探索完善智慧监管手段,及时预警、发现和查证违法行为”;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4〕21号文中继续明确了要求:(十三)加快推进智慧监管。创新招标投标数字化监管方式,推动现场监管向全流程数字化监管转变,完善招标投标电子监督平台功能,畅通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审计机关监督监管通道,建立开放协同的监管网络。……“智慧监管”概念既然已经提出,未来可以想见的是,招投标监管部门为了响应国家的要求,一定有系统建设的需求,而也一定会有软件厂家跟进这个商机。说不定现在已经在建设中了。所以说,未来的招投标环境,随着监管手段的不断提升,不会再容忍类似手榴弹炸飞机的“抗日神剧”出现了,所以请大家一定要不断提高素养,不然容易被淘汰掉。
(8)最后修改的内容是发文单位,本文的征求意见稿原本是由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并负责解释,现在正式稿增加了工信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但缺少了国家能源局、国家铁路局、民航局这三个同属于工程建设领域的监管机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管理办法中增加了“暂行”这两个字的原因吧。
大概就是这么多变化的内容。除了这些,我还想聊聊的是招标代理机构的未来。
以往,代理机构的能力体现在资质上;随着资质取消,目前的代理机构能力体现在业绩;未来呢?当业绩和能力认证都与人员绑定后,我如果是招标人,我只要能选到心仪的项目经理就行,至于他在哪个公司,对我似乎并不重要。那众多没有背景的代理机构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单纯的管理和服务公司的项目经理吗?这样存在感是不是有点低?
在这里我提一点点自己的建议,代理机构这个时候应该做一些单个项目经理做不了的事情。比如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和准确性;用人工智能提高项目质量与进行人员赋能;利用大数据为招标人提供增值服务等等。要让项目经理感受到离开公司的平台,很多事情就不好做。就好像另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中介组织——房产中介公司。你看即使房产中介公司员工的水平再厉害,但只要公司掌握了最核心的房产数据,就不会有员工离职就大厦将倾的焦虑。
当然,员工与公司不是对立的,双方应该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一方严重依赖另一方的状态是不健康的,所以一方进步了,另外一方要想办法跟进,亦步亦趋,这样才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