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行业都有弊端,同为建筑业,你在施工单位遇到的问题,在造价单位同样会遇到,一样要应对鱼龙混杂的规则。那我们从造价咨询方的角度说一下从事工程造价有哪些弊端。
一、角色
造价人员主要是为建设单位提供服务的,但很多造价人员,因为接触面不广,仅仅只能提供量、价、费等层面的造价服务,而无法提供更优质的咨询方案,其中包括前期的立项、过程手续的完善、后期结算决算的风险管理等等方面。
举个例子,有一份变更,监理批了,设计批了,业主批了,钱就给出去了。假若并非甲方委托,我们无法在过程中介入审核这份变更是否立项成立;到了结算阶段如果要推翻甲方的审批结果,甲方多半要肩负责任,我们作为委托方不能这么做,因此就要想方设法帮忙擦屁股…而如果换了个角色,接受审计委托呢,作为审计方,这类问题我们要提出来,但是此时我们角色和甲方是对立的,但是角色对立,他仍是你未来的客户,提不提这问题,又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弊端之一,要做好造价工作,你要有非常高的情商,周旋于多方博弈之中,任何一方的利益都不能损害,相比施工单位的多方讨好,其实也是一样不容易。
二、经验
作为纯造价人员,我们很难深入了解甲方工作的具体流程及内容,而进入甲方的人才基本不可能回到咨询单位,会让造价服务变成狭义的造价服务,而非广义上对整个项目的造价进行严格的管理。
整个造价行业都是如此运行的,算什么弊端呢?
我认为,如果仅仅只能提供狭义的造价服务,那么造价人员的价值会随着年龄的提升而呈抛物线变化,为什么?因为如果只是做做概预结算,那么年轻从业者的精力会很容易追上有多年经验的工程师,而年龄增大不适应加班的造价人员,收入当然会直线下降。
所以不能从更宏观的层面上把控项目的造价人员,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被淘汰,而咨询单位的性质又让你对甲方的工作无从了解,难以进入建设单位。如果不能在单位升职,那你打算如何发展呢?还是一直算量,列清单,套定额吗?不然呢?而施工单位里,上了年纪的人都在做些什么,我就不多说了。
三、方向
我一直认为建筑行业在信息化爆发的时代发展比较滞后,互联网浪潮目前未能为我们造价人员的工作带来任何变化,假如有一天变化了,我们能够适应吗?
上一代造价人员是怎么被淘汰的?一部分是国家政策淘汰的,一部分是不能适应从手算到软件的过渡而被淘汰的。举个例子,我现在提个问题,假如明年开始,BIM在中国全面实施,造价咨询服务必须采用BIM理念,你会不会当场傻掉,35岁以上的从业者,如果不是上下级,比起25岁的,还有多大优势?而施工单位存在这问题吗?当然存在,但是我认为影响不算太大,因为理念再先进,实体的建设还是需要有经验的施工人员。
四、压力
主要是招标及结算阶段。编制标底,如果出现漏项,清单不清晰等情况,分分钟追究责任。而编制标底经常是一些非常急的项目,业主说1号给你,说10号要招标,那么你顶多只剩6天,因为还要经造价部门财政部门审核。这还好,但问题是很可能设计图纸3号才出来,结果你4号下午才拿到图纸,业主直接经办人(往往是基层)知道,但是直接委托人(往往是领导)不知道,结果5号早上委托人就训话:这么多天过去了怎么还一点消息都没有,你不知道这项目多急吗!…别笑,这样的事情发生过。我就见过一个从事造价的朋友,他曾有过4天做一个5个多亿的预算,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泵房交通监控信号灯绿化全专业都有的公路项目,一天被虐18个小时,项目做完半年过去了,钱还不知道在哪…
而结算阶段,扣钱多了,基本都是先礼后兵,呼吁各位同行绝对要把好道德底线,不要为了点点利益把自己把柄往别人手里塞,更别把行业名声弄得和监理一样。而礼行不通了,施工单位会开始施压,往领导施压,往业主施压,往主管部门施压,有些蛮不讲理的人,会提各种奇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