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项目决策阶段
1、投资估算编制
这是全过程造价管理的起始点,在项目决策阶段,需要根据项目的规划和设想,对项目的总投资进行估算。投资估算要综合考虑项目的规模、功能、建设地点、建设标准等多种因素。例如,对于一个拟建设的住宅小区项目,需要考虑小区的建筑面积、绿化面积、配套设施(如停车位数量、幼儿园规模等)等因素来估算投资额度。估算方法包括生产能力指数法、资金周转率法、比例估算法等。例如,生产能力指数法适用于同类项目的投资估算,通过已知类似项目的投资和生产能力,以及拟建项目的生产能力,来推算拟建项目的投资额。
2、项目经济评价
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主要从企业角度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例如,计算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财务净现值(FNPV)、投资回收期等指标,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国民经济评价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例如,对于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高铁建设,要考虑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就业、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宏观影响。
02
设计阶段
1、方案比选和优化
在初步设计阶段,需要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例如,对于一个工业厂房的 设计,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布局方案。通过对比不同方案的 造价、性能、使用寿命等因素,选择最优方案。运用价值工程方法,在保证项目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例如,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分析哪些功能是必要的,哪些功能可以简化或替代,来优化设计。如减少不必要的装饰性构件,既能满足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又能降低成本。
2、设计概算编制
设计概算是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设计图纸和说明书,以及概算定额等资料编制的工程造价文件。它是控制建设项目总投资的依据,也是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依据。设计概算包括单位工程概算、单项工程综合概算和建设项目总概算。单位工程概算又分为建筑工程概算和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例如,建筑工程概算可以采用概算定额法、概算指标法等方法编制。
03
招投标阶段
1、招标文件编制中的造价控制
在招标文件中,要明确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如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还是定额计价。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准确、完整地列出项目的工程量。例如,对于一个市政道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要详细列出道路长度、宽度、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和面积、附属设施(如雨水井、路灯等)的数量等。同时,要在招标文件中规定工程变更、价格调整等条款,以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例如,规定当材料价格波动超过一定幅度时,可以按照市场价格调整合同价款。
2、评标过程中的造价分析
评标时,要对投标文件中的报价进行详细分析。主要包括对总价、单价、费用组成等方面的审查。例如,检查投标报价是否存在不平衡报价情况,即投标人故意抬高某些分项工程单价,降低其他分项工程单价,以达到在施工过程中获取额外利益的目的。运用合理的评标方法,如综合评估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等,选择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又能合理控制造价的中标单位。
04
施工阶段
1、工程变更管理
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要建立严格的工程变更审批制度,对于任何变更请求,都要分析其对造价、进度和质量的影响。例如,当业主提出变更建筑的使用功能时,造价管理人员要及时评估变更所需增加的费用,包括材料、人工、机械等方面的费用。变更价款的确定是关键。一般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确定变更价款,如采用合同中已有适用于变更工程的价格,或参照类似价格协商确定等方法。
2、工程计量与支付
定期对已完成的工程进行计量,确保计量的准确性。例如,对于混凝土工程,要按照实际浇筑的立方米数进行计量,同时要扣除钢筋等所占体积,根据计量结果和合同约定的支付方式,进行工程款的支付。支付方式包括预付款、进度款和竣工结算款等。进度款的支付要与工程进度相匹配,防止超付或拖欠工程款的情况发生。
05
竣工阶段
1、竣工结算编制与审核
竣工结算编制是施工单位根据合同约定和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计算应得的工程价款。编制过程中要确保结算资料的完整性,包括竣工图纸、工程变更通知、现场签证等。例如,对于隐蔽工程,要有详细的验收记录和签证作为结算依据。建设单位要对竣工结算进行审核,审核重点包括工程量的准确性、单价的合理性、费用的合规性等。可以委托专业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审核,以确保结算价款的公平合理。
2、竣工决算编制
竣工决算是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中实际支付的全部建设费用。它反映了项目的实际造价和投资效益。竣工决算包括财务决算和工程决算两部分。财务决算主要是对项目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工程决算则是对工程建设成本进行核算。通过编制竣工决算,可以总结项目投资管理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参考。